工匠精神与文化是中国建造走向世界的不竭动力。中国制造业受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时间太长,市场经济起步太晚,因此,经济发展重速度,轻质量;重数量,轻品牌,重承诺,轻信用。这些都与长期不重视工匠文化的宣传和工匠精神的弘扬大有关系。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和目标已经提出,前不久建设部也提出了中国建筑业的十三五规划,并明确提出了中国建造的概念。这是中国建筑业对世界庄重的宣言。要将它变为现实,首先就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凝心聚力,激励新一代的建设者,去实现中国建造走向世界的行业梦想。
鲁班是建筑工匠的祖师,是“百工圣祖”。1987年,中建协设立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是要以鲁班为精细建造的象征,推动我国工程质量的提升。
习近平最近讲,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创新发展,质量兴国的动员令。
工匠精神也被称作专业精神。它源于内心对职业敬重与追求。孟子曾称赞鲁班“公输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鲁班祖师是第一个看重规矩的人。现代德国制造业中的职业坚守也是属于这种精神。西方工匠把这种精神也称为内在的利益,以区别表面上对物质利益的一般追求。认为这种追求是内心渴望的、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追求,他们称之为志业,也就是专业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矢志不渝的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的价值就在于对职业的敬畏,对目标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这种信念和坚守是专业的人生对梦想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信念与坚守的力量是企业和人生最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鲁班文化集中体现着传统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以鲁班为代表的中国工匠的传统作品,留存至今的赵州桥、大雁塔、故宫、都江堰、红旗渠都代表着中华民族工匠追求完美的精神。
工匠精神在德国被称为“劳动精神”,在日本被称为“匠人精神”,在韩国被称为“达人精神”。不少人热衷于使用德国、日本的产品,是相信他们普遍的社会信誉和工匠们的专业精神。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不乏有速度和创造,但其中也有许多产品被大家戏虐为“山寨产品”。
李克强总理讲,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主要的是它一种文化,一种全民族融入血液,身体力行的文化素养。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建造强国,就必须使每个国民认同和力行这种文化。
我们要发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在当前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不断追赶和超越国际上先进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在推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