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钱钟书是我国庚子赔款留学的公费生,在牛津却是自费生,而杨绛不忍心向已患高血压的父亲开口要钱交付牛津昂贵的学费和导师费,就做了一名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手头的拮据让一向节俭的杨绛更加精打细算起来,钱虽少,但她宽打窄用,从未让钱钟书闹过饥荒,钱钟书对此很是佩服。他们在房东家住,吃的由房东提供,杨绛从未有过挑剔。她笑着说,能吃饱就行。而在穿着上,她更是将就,常常只有两套衣服替换着穿,然而无论何时,却总是干净爽利。空闲时,杨绛会拿起笔墨练习书法,没有纸,就在房东送的餐巾纸上练。虽是餐巾纸,杨绛的一招一式却仍那么专心投入。
然而,对生活看似将就的杨绛在休息日时,会买来极普通极便宜的菜,用心地把它们切成细丝,或者切成花刀,再精心地烹制。不多时,一锅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便端上了桌。这些普通的饭菜常常因了杨绛讲究的做法而换来房东一家热烈的赞美。
每逢遇到好天气,他们早晚都外出散步。除了牛津大学公园、附近荒僻静处,他们专挑没去过的地方。闹市郊区,大街小巷,教堂住宅,店铺邮局,一所所学院门前全走个遍,观光加探险。他们的神情和姿态,俨然两位高贵的绅士在田园里漫步。遇到好书时,无论多贵,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买书是最不能将就的事,这是杨绛经常说的话。
将就和讲究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极端,在杨绛先生的身上却得到了统一,甚至能够自如转换。其实,无论将就还是讲究都只是一种表象,而创造美好、拥有美好、体味美好,才是表象背后的真谛。而这样的态度才算是对生活真正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