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深邃的理论思考。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还原那段历史,再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良好状态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这部书,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也是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珍贵历史资料。
编辑推荐:
中央党校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从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3月中旬,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采访实录在《学习时报》一经刊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学习热潮,大家被习近平总书记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所表现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一以贯之的忠诚热爱,富民强国的抱负和担当,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深深感动,通过报刊、网络、微信等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习总书记的拥戴之情,很多读者建议把采访实录结集出版,方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部分内容:
艰苦磨炼:“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1969年1月13日,我们八一学校20多名同学,背负行囊,与北京市其他学校的知青同乘一趟知青专列奔赴陕北延安农村,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
1968年底我们办理去陕西延川县插队手续时,按规定需要先到学校提出申请,携带学校证明去家庭居住地派出所把自己的北京户口注销,然后再回到学校凭户口注销证明领取北京市革委会发给我们几十元钱插队购置费。这个钱并没有完全发到我们手里。学校同行的有一部分知青家里比较困难,学校革委会就扣出一部分钱集中给他们买东西。
按实际年龄,近平那一年还不满16岁,还没有到该去插队的年龄。他是1953年6月出生的。我们初67届的同学,大多都是1951年出生。近平比我小两岁,但因为早上一年学,只比我低一个年级,是68届初中生。
我办离京手续时遇到了近平。当时,我到八一学校革委会办事组办公室,把注销户口的证明交上去,负责人齐荣先老师很快把我的各种手续办好了。这时,近平走进来,说他也要报名去插队。齐荣先老师看上去有些吃惊,问道:“习近平,你怎么也走啊?”近平回答说是想走。齐老师说:“你还不到去插队的年龄嘛,你应该明年走,而且明年可能有留京当工人的名额。”那时谁都知道,留在北京生活上肯定要比去穷乡僻壤的陕北插队好得多,近平如果拖一拖,第二年再走,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但近平表示坚决要走,要离开北京。
出发那天,我们兄弟两个是自己背着简单的行李到北京火车站的,没让家人来送。近平也是独自一人到的车站,也没想到家里会有人来送他,他径直上了火车,和我们坐在一起。这时候有同学喊他:“习近平,你姐姐来送你了!”我们一看,是近平的姐姐桥桥来了。当时,火车站上到处是人,有送人的,有被送的,一片嘈杂。近平站在车厢中,桥桥大姐在车下隔着车窗望着弟弟。当时那种情况下,姐弟俩应该是百感交集,离别的心情可想而知。桥桥大姐把一包水果交给近平,嘱咐他一路小心,到了那边注意搞好生活,自己多照顾自己。近平点头答应着,但没有说太多的话。他站在车厢里,没有流泪,只是长时间凝视着他的姐姐。几十年过去了,桥桥大姐与我谈起当时的情景,近平在火车上的动作、眼神,她至今记忆犹新。
——雷榕生、雷平生《“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