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报》:脚手架下的文化
2013年1月25日《义乌商报》:
脚手架下的文化
——成龙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小记
本报记者 方星梁 通讯员 金锋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营造一种氛围,让员工心里有暖烘烘的感觉,激发员工的干劲。”成龙集团党委书记方小龙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成龙集团的员工结构复杂,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此,十多年来,成龙集团贴全力构筑脚步手架下的文化,以文化凝聚员工,助力建设和谐企业。
打造快乐家园
成龙集团员工来自全国各地。集团总裁刘伟斌认为,“人文关怀体现企业生态。”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步往一处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唯有用文化。刘伟斌说,“文化虽然有点‘虚’,但效果是‘实’的。”
集团从多方面入手,来建设企业文化。集团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卡拉OK室等活动场所,并每年都举办全员参与的趣味职工运动会、联欢晚会。义乌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时,集团同时举办企业运动会。每逢“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集团还举办文艺晚会、书法、征文、歌咏等比赛。在运动会、晚会等带动下,员工平时的活动增多。劳作之余,打球、唱歌等已成为很多员工的选择。
与此同时,集团还通过解决员工困难,增强家的感觉。2011届大学毕业的新员工郑方圆报到之前,心里一直为住宿担忧,一进企业,发现集团早就建好了两幢配套设施完善的单身公寓住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得到彰显与体现。在成龙集团,越来越多的职工感受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为了掌握员工的心声,集团各级党政组织普遍建立了岗情民意收集、梳理和分析机制,设立了“总经理信箱”,并经常召开“沟通会”,便于及时解决各种困难。
点亮青春梦想
成龙集团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68%,其中“80后”大学生员工在重要岗位部门占了不少比例。针对青年员工的特点,成龙集团注重搞好教育引导、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每名新员工真正迈好进入社会第一步,用信念点亮梦想,让青春在脚手架上闪光。
成龙集团党委及工会在分析历年大学生思想现状基础上,制定出“八必谈”、“五必访”工作制度。“八必谈”主要涉及员工入团入党、晋升表彰、岗位变动、受到投诉、违章违纪等工作相关内容;“五必访”主要涉及员工及家庭严重纠纷、生活遭遇特殊困难等家庭个人内容。
这些举措大中专年轻新员工有了归属感,助其快速而稳步成长。程旭栋200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成龙集团的商品混凝土车间上班时想不通。集团派领导谈心告诉他千里之行、始于脚下的道理,并用成龙集团的未来宏伟规划激发他。程旭栋明白了道理后与一线工地与民工、与师傅打成一片,很快提升了“实战技能”;后来经过多岗位轮岗,程旭栋不但成为建筑技术能手,而且还学到了管理技能,现在成长为技术负责人。
现在,“80后”大学生承担起成龙集团多个重要岗位。来自湖北省的饶卫华拥有本科双学位,成长为杭州下沙项目技术负责人;来自桐庐县的朱小明成长为商品混凝土公司的总经理;来自山东省的朱伟升成长为集团副总裁、并兼任集团下属城市轨道公司总经理;来自湖南省的苏玉春成长为吉林省通化项目负责人,等等。
建立激励机制
成龙集团构建起了完善激励机制,大力推广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学先进、争先进,用“责任、高效、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导向,引领全集团提升素质。集团每年都评选一批“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党员先锋示范岗”、“先进工作者”等典型岗位、典型人物,每年年终进行总结表彰,激发员工积极向上、创新创业。
占克来是江西人,已经在成龙集团工作20多年。他原先只有小学文化,是个普通泥工,但他脚踏实地,忠诚努力。因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集团先进工作者。这一荣誉不但激励自己扎根成龙集团的积极性,也激发其他员工的积极向上的热情。他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与建筑技术,完成了大专学业,成为了集团中层负责人。
成龙集团先后涌现了以占克来、张照远、王剑峰、张高良、吴锦宏等为代表的个人先进典型,以及商品混凝土公司、经营部、财务部等为代表的一批集体先进典型。学先进、争先进已经成为成龙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追求。
新员工陈丽说:“看着这些大哥哥们大姐姐们上台领奖,我很羡慕,他们的事迹启发我、引导我如何去争取进步。”
由于“成龙梦”的激励,大量大中专学生涌入成龙集团就业,据统计,目前集团共有大中专院校毕业文凭的员工约3800名。